新三板是什么时候开始交易的呢?
新三板,全名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它是中国证监会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而设立的,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股权转让的平台。那么,新三板是什么时候开始交易的呢?
新三板的交易起源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中国证监会提出了建立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制度的设想,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然而,由于多个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直到2012年,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了新三板,作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运营平台。新三板的成立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新三板的交易正式开始于2013年1月16日。这一天,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出席了新三板的开市仪式,并宣布了新三板的正式运作。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新三板正式迈入交易阶段。
新三板的交易方式主要包括做市和竞价两种。做市是指由做市商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对股票进行交易,提供流动性支持;竞价是指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出买入或卖出的价格和数量,通过撮合交易来完成交易。
新三板的交易规则相对灵活,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相比于主板和创业板,新三板的上市门槛更低,信息披露要求也相对较少。这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新三板获得融资和股权转让的机会。
然而,虽然新三板的交易开始于2013年,但最初的交易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参与度不高。面对这一情况,中国证监会在后续的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新三板市场的繁荣。
2016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三板做市试点的通知》,提出推动新三板做市试点,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随后,多家券商相继获得了新三板做市商资格,进一步推动了新三板市场的发展。
201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推动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改革、完善交易机制、优化信息披露等,以进一步提升新三板市场的效率和规范。
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新三板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超过15000家,成交金额超过3万亿元。新三板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新三板的交易始于2013年,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新三板,中小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获得融资和股权转让的机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新三板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