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发行价的次新股是指新上市不久即出现价格低于发行价的股票。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市场对新股的热情冷却或者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时。下面将介绍几个近年来出现破发行价的次新股。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也是A股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个股之一。然而,2017年12月,中国平安的次新股平安好医生在香港上市后迅速破发行价。该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7.6港元,较发行价20港元下跌12%。这一破发行价的情况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公司基本面的担忧。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经济出现下行压力,对次新股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2019年9月,北京汽车集团旗下的次新股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BAIC Motor)在香港上市后也迅速破发行价。该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6.5港元,较发行价8.8港元下跌26%。这一破发行价的情况再次凸显了市场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新股在上市后出现了破发行价的情况,但随后成功扭转局面,走出了破发行价的困境。例如,2018年6月,小米集团在香港上市后迅速破发行价。然而,小米集团通过积极的业务拓展和市场营销,成功扭转了局面,股价逐渐回升。目前,小米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
破发行价的次新股现象反映了市场对新股的风险偏好和对公司基本面的担忧。投资者在投资次新股时应保持谨慎,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发展前景。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新股发行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总之,破发行价的次新股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案例。这些案例提醒我们,在投资次新股时要保持谨慎,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新股发行的监管。只有这样,市场才能更加稳定和健康发展。